海底捞vs呼吸机狂魔 俩中国老板却争夺新加坡首富​

从一家四川火锅店,到中国饮食的金字招牌,海底捞是中国餐饮业的一个异数。从外资手中夺回国内市场,到中国医疗器械的龙头,迈瑞医疗正化身呼吸机制造狂魔。

餐饮一哥和医疗器械龙头,两家公司本该风马牛不相及。两家公司老板张勇和李西廷也是不同背景出身,一个是四川人,一个是安徽人。

但两个人都有一个相似点——都在争夺新加坡的首富!

你没看错,就是那个亚洲新加坡。

张勇,一个很朴实的名字。在中国这片龙蛇起陆的沃土,你在浏览器里随便一搜,能出来长长一串同名的张勇百科,各种同名人士目不暇接。

海底捞,一个让人涎水直流的名字。从纷乱的川渝火锅市场里出走,在全国的饮食圈里重新发明和定义了火锅。

当张勇和海底捞这两个名字绑定之后,海底捞成为中国第一的海底捞,张勇成为最有钱的张勇。

据2019年胡润百富榜,张勇、舒萍夫妇总财富1200亿人民币,排名第9。

2019年胡润百富榜

这是中国餐饮企业家的最好成绩。

不管是成功上市的小南国、味千拉面背后老总,还是当年风光无限的俏江南张兰,都不能比肩张勇的财富。

还在涮锅的你敢不敢想象,在充斥着房地产、互联网、制造业巨子的财富榜上,火锅店老板也能闯进千亿俱乐部呢?

可以说整个大食品、大消费领域的高光,都煮进那一锅红汤里了。

张勇的创业之路大胆而聪明,人如其名。

开火锅店前,张勇是国营厂里的电焊工,也当过倒爷,但都碰了一鼻子灰。

那是1988年,改革的风云已经掀起,大家都踩着石头,在一片空白里造山造海。

刚从技校毕业的张勇,则被分配到四川国营拖拉机厂上班,月工资93.5块。

世界辽阔,大有可为。在那个年代,最朴素的创业致富思路就是开馆子、做餐饮。

川渝地区的人都是吃货,就好一口麻辣味。不管你是火锅、麻辣烫、串串香、小面馆,只要你会念生意经,又足够勤劳吃苦,总能够旱涝保收。

张勇几次投机失败,却遇上了能支撑他一生的女人舒萍。

1994年,磕磕绊绊中,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在四川简阳诞生。

到现在已是26个春秋走过。

和海底捞的鼎鼎大名相比,普通人可能不怎么留意到迈瑞医疗。

它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。是目前创业板市值最高、沪深A股总市值排名第19的公司,总市值3246亿。

在清一色的国企和银行里,迈瑞医疗站到了民企的金字塔顶层。

创业板市值前十

沪深A股市值前20

李西廷已经69岁了,迈瑞医疗也是29年的老字号了。

如果说张勇的崛起充满了惊险的跳跃,李西廷的成功之路,则由一次次变身铺就。

这个从安徽砀山村寨走出的男人,先后做过军人、大学生、科学家、访欧学者、业务骨干、企业家。

1969年,18岁的李西廷参军离乡,成为援建工程兵的一员。

高考尚未恢复,他刚从修路大军退下,命运伸出一根枝丫——大学特招工农兵,他抓住了。

1973年,李西廷回到老家安徽,入读了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之一,中科大。

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宝贵的,从低温物理专业毕业后,李西廷顺理成章地分到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工作。

在研究所期间,他考取巴黎第十一大学,在法国度过了两年半的访问学者时光。

学成之后,李西廷已经是“海归”了。

1987年,中国东南沿海最具机会。归国的李西廷跑到了正风起云涌的经济特区深圳,加入了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。

这个时间,张勇刚从拖拉机厂出来。时代的巨浪裹挟着这个青年下海弄潮,但彼时他还没学会辨清机遇和陷阱。

1991年,李西廷40岁了。不惑之年的男人,正是最年富力强,也最难重新开始的时候。国内医疗器械的来龙去脉、水深水浅,李西廷已经看得明明白白。一片空荡荡的蓝海就在眼前,李西廷又要做选择。这一步,迈还是不迈?李西廷选择顺应时代,当年即诞生了迈瑞医疗。

火锅市场的竞争是混乱而野蛮的。

川渝一带大小火锅店无数,你家的底料更香,他家的肉更鲜滑,说到底还是同质化竞争,最后拼的还是价格。

海底捞的创新是成功的,跳出川渝的樊笼,贩卖优质服务,营销手段百出,整合上下游链条,再发明了火锅。

张勇的海底捞生意不错,但在四川一地,做到极致也就是多开几家分店。

在合伙人的邀约下,张勇把海底捞开到了西安。

那是1999年,新千年的前夜。

这个胆大心细的老板,在那时就学会了销售优质服务、体验消费、环境消费的路数。

现在被一些行业拿来大书特书的概念,对于那时候的张勇而言,就是最接地气的:提供纸巾、围裙、头绳,及时清洁用餐环境、洗手间,有客人过生日会有特别小礼物……

海底捞的免费擦鞋服务,传说就是源于这个时期:

有一个地方干部从乡下到店里吃火锅,张勇发现他的鞋脏了,就让伙计给他擦擦鞋。这个举动让客人十分感动,成为了海底捞的忠实客户。

成名之后,故事越传越神奇,但食客的确在海底捞体验到了:顾客是上帝。

海底捞的成长之路,也是张勇扫清股权障碍的道路,靠着股权的绝对话语权,张勇才能放开手脚,向前大跳。

2004年,海底捞来到了租金贵、人力成本高、餐饮巨头无数的北京。和其他中餐馆相比,火锅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更标准化。不同的厨师做出的菜味道不同,但同一种调料煮出的肉一样样的香。

标准化意味着门店扩张、供应链管理、员工管理都更加容易和高效,火锅底料、蘸料、自热火锅等附加产品也应运而生。

海底捞打破了火锅界的作坊式运营,以更集约化、公司化方式在运作火锅店。靠着一套独特“师徒制度”,实行开店激励制度,海底捞的扩张速度开始井喷。

到2010年,海底捞已经负有盛名。

业界看到了海底捞的品牌效应,纷纷向张勇取经,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小米雷军也为其背书。

一大堆管理学、成功学的书籍应运而生,其中最火的一本叫《海底捞你学不会》,充斥着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自信心。

而那个时候,业界看到了海底捞的制度优势,但还是低估了它真正的爆发力。

1994到2014年,海底捞总共有76家门店。

2015年新增36家,2016年32家, 2017年98家,2018年200家,2019年308家。

目前海底捞共有768家门店。

2016年,海底捞旗下的调位料公司颐海国际在香港上市,目前市值609.8亿港元。

2018年9月26日,海底捞在香港上市,目前市值1685.4亿港元。

张勇的身价在海底捞上市后连续两年暴增。去年一个爆炸性新闻传开了,张勇夫妇击败了黄氏家族,问鼎新加坡首富。

这一下子,张勇夫妇的新加坡籍就传开了。

医疗器械制造领域,是完全由欧美国家、日本等国的制造商垄断的,这些寡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。

在这个行业,中国制造一直是中下端的参与者,不具备高端技术,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,迈瑞医疗就是做代理商,每年有上千万的收入。当张勇还在冥思苦想怎么让顾客更舒适,李西廷想的是高精尖医疗器械的专利和研发问题。

中国虽然市场广大,但毫无技术优势。

迈瑞虽然靠代理已经活得很好,但是没有自研能力是没有话语权,也没有未来的,如果迈瑞能打破垄断,未来不可限量。

从代理,到仿制,到自研,这是中国医药相关企业的一条成熟路径。

2000年,迈瑞通过了欧洲的体系认证,自研产品销售破亿,夺回了中低端市场。

这个时候李西廷充满了抬高中国天花板的热情,他曾表示,如果只在国内卖,水平提不高,必须在美国、西欧的高端市场有所表现,才能真正有发展。

迈瑞雄心勃勃,进军国际市场。

2006年,迈瑞登陆纽交所,那是李西廷第一个高光时刻。

那个年代的美国中概股市场上,满是自信十足的中国民营企业家。

迈瑞作为中国首家医疗器械上市,受到了世界的关注,迈瑞也抓住了机遇,在国际市场开辟份额。

但就和大多数你已知道的故事一样,国际大空头法力无边。

现在瑞幸、爱奇艺被做空的故事,早就是美股市场的老游戏了。光伏产业全军覆没,汉能集团猝然陨落,好像还在不久之前。

和垄断寡头相比,迈瑞只是一个追赶者和挑战者,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取得了一些成果,但在欧美市场根本打不开局面。

十年时间,迈瑞浮沉,2016年李廷西等大股东私有化退市,转而回归国内A股市场,进行上市辅导。

回国的道路一波三折,到2018年2月,迈瑞在深交所IPO进程一度终止。

9月份,张勇的海底捞在香港上市,迈瑞在一线之隔的深圳向创业板转头。

2018年10月16日,迈瑞医疗上市,2000亿市值登顶创业板。而其在美股市场私有化之前,它的市值就在200亿左右。

2018年两家先后上市,张勇、李西廷的心情截然不同。

2020年降临,黑天鹅的翅膀微微一扇,两人的命运骤然碰撞。

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餐饮行业最先直面冲击。

餐饮一哥也无法逆天而行。海底捞宣布从1月26日暂停营业,原定1月31日后恢复,但显然他们低估了疫情的冲击力。

春节期间是餐饮业一年中营收最好的时候。业内估计,海底捞春节期间的营收占到全年的15%-18%,而每一天关门的成本将是天文数字。

整个餐饮业哀鸿遍野。大裁员、门店裁撤、资金链断裂、倒闭,这条魔咒在每一个餐饮老板的脑海里盘旋。

据报道,5%的餐饮企业账面上已经没有现金支撑,79%的企业表示撑不过3个月。而海底捞的账上估计有40亿现金,而且获得了银行的支持,支撑着它庞大的体能。

3月12日,海底捞开始分批恢复营业。

攒了几个月口水的饕客们,兴致勃勃地去店里涮锅,却惊呼海底捞大涨价。

网友们晒出账单,土豆1.5元一片,白米饭都要7元一碗,而且感觉菜量也变少了,这谁吃得消啊。

海底捞的官方回应是,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,普遍涨价6%,各城市会有差异。

停工降薪本来钱包就瘪了,大家捂着腰包过日子,好不容易想要报复性消费还要被宰一刀。

有人直言,海底捞这就是在挥舞定价权,明明还在扩张门店,却还想着试探市场,把损失转嫁给消费者。

疫情之后·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

4月6日,胡润发布了的疫情期间富豪榜变动报告。

张勇夫妇的财富净值浮动为0%,全球富豪榜排名62,不知比某位美国总统高到哪里去了。

在餐饮业的至暗之日,张勇夫妇的财产却没缩水。此消彼长之下,全球排名稳稳在王健林、刘强东、雷军、刘永好等人前面。

怎么做到的?

3月25日海底捞公布了2019年财报,全年营收265.56亿元,同比增加56.5%,净利润23.47亿,同比增长43.59%。

新开门店308家,平均每1.2天新开1家;员工人数10万人。

比起港股市场上其他腰斩、脚踝斩的惨状,海底捞股价也很稳。

和海底捞需要使出浑身解数相比,迈瑞医疗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。

在这个呼吸机需求空前猛增,大订单源源不断的特殊时期,作为行业龙头的迈瑞在中国出口呼吸机占比在60%以上。

截至3月底,迈瑞已经向国内供应了超过8万台抗疫设备,而面对来自意大利、英国等海外订单,也已经开始有序交付

以往卡住医疗器械商的大手稍微松开,行业的生产力就井喷了。跟订单一起猛增的,是迈瑞的股价。

中国看财富榜单偏爱胡润,但在胡润富豪榜上,李西廷是隐形的,迈瑞的舞台上站着另一个重要股东徐航。

胡润报告中,徐航是疫情期间中国财富增长最多的富豪,上升26%到达950亿,和刘强东差不多,距千亿俱乐部临门一脚。大股东李西廷的财富增长就可想而知了。

但李西廷的财富没有逃过福布斯、彭博的观察,它们报道称,李西廷将成为新加坡的新首富。

换句话说,海底捞的张勇被李西廷挤下了首富宝座。

网上流传说,在迈瑞还在美国股市时,李西廷就已经移民了。和张勇一样,要不是站的位置太高,谁又会知道他已经是新加坡籍了呢?

对不满50岁的张勇来说,刚拿到不满一年的新加坡首富宝座,马上就遇上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。

之前,张勇被曝光移民新加坡遇到过责难声,这一次李西廷没遇到。这可能是身处疫情中大家无心关注,又或许是迈瑞和李西廷都太低调。

新加坡首富的头衔,对张勇和李西廷而言,到底是光环,还是魔咒呢?

其他民营企业家也有移民的,但基本上都走得悄咪咪,不太愿意被公众知晓。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心太复杂了,掺杂了太多民族主义、仇富情结以及时代焦虑。

这个问题,你所站的角度不同,理解也不同。

柳传志一句“在商言商”,最终引起了企业界的价值观分裂;

李嘉诚不断变换资产,乾坤大挪移;

马云急流勇退,自称乡村教师。

一些人自以为找到了标准答案;有些人只想相信自己所思所悟;还有些人没有参透。

推荐阅读